當每天的工作變成重復的復制、粘貼,當遇到問題時第一反應是“我做不到”,當對新技能、新方法提不起絲毫興趣時,我們或許正在失去工作中一個重要的東西:求知欲。它并不是天生的天賦,而是可以后天培養的習慣。
多數人對工作的認知停留在“完成崗位職責”的層面,這種被動心態會逐漸扼殺探索欲。不妨將工作目標從“做完”轉向“做好并成長”,比如完成一次數據統計分析時,不僅要整理數據,更要思考“能否用新的統計模型提升分析深度”。
當求知變成投入多、見效慢的過程時,熱情便容易消退。破解方法可以是設計即時反饋機制,建立正向反饋循環,對抗倦怠感,每當掌握一個新技能時,就用成果可視化方法記錄:比如制作一張對比表,左邊是舊方法的效果,右邊是新方法的成果,在團隊溝通時展示學習收獲,獲得同事認可的同時深化理解。更重要的是學會“小步快跑”。將大的學習目標拆解成每周可執行的小任務,這種“積跬步以至千里”的模式,能持續積累成就感,讓求知欲在正向循環中不斷強化。
對工作有求知欲的本質,就是對自己成長的主動選擇。它不是非要做出驚天動地的創新,而是在日復一日的工作中,始終保持一點“折騰”的勇氣,比如給明天的工作加一個新嘗試,給遇到的問題寫一個追問清單,多往前探索一小步。當探索成為習慣,成長便會水到渠成,慢慢的你會發現,工作不再是重復的循環,而是充滿可能的探索之旅。
(財務部 楊瑾)